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在晋城(十三)| 晋城市民政局 :城乡低保标准全省第二,高龄津贴全省领先
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严密。困难群众保障方面,我市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初步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持续提高保障标准,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9480元、7860元,相较于2020年,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
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严密。困难群众保障方面,我市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初步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市持续提高保障标准,目前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9480元、7860元,相较于2020年,我市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
最近几个月,全国不少农村都在忙一件事——“彻查”!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政策,村干部挨家挨户问情况,镇里工作组也下来蹲点。有人说“这是不是搞形式?”别不信,这回是真动刀子——国家要借“彻查”补农村治理的漏洞,把跟咱日子息息相关的3件事掰扯清楚,村干部的红线也划得明明
“困难和重度残疾人能享哪些优先待遇?补贴怎么领、社保怎么保?”2025年多项民生新政明确将这两类群体列为优先保障对象,从生活补贴、社保代缴到就业帮扶、养老服务,形成全方位兜底支持。今天结合最新政策细则和各地实操案例,用大白话拆解福利内容、资格条件和办理流程,让
各位1-4级残疾朋友和家属们,紧急提醒!2025年残疾人两项补贴新政已经全面落地,全国2800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标准上调的福利,而且12月31号就是今年集中申领和资格复核的截止日,只剩最后一个多月了!
内蒙古的张大叔最近有点纳闷,自己是二级肢体残疾,之前每月领200元补贴,12月银行卡突然多了335元,加上原来的补贴一共到账535元。他打电话问社区,才知道2025年当地上调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,像他这样的重度残疾人能叠加享受提高后的补贴。其实不光内蒙古,全国
“打开‘宁夏救助通’小程序,困难群众的申请信息一目了然,重度残疾人还能线上协助授权,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。”11月13日,银川市兴庆区银虹社区民政专干徐丹边演示操作边介绍。智慧救助平台自从今年4月上线以来,已覆盖银川市4.1万名注册用户,注册率达96%,指尖申请
“去年低保标准涨了15%,我这八级伤残的优待金才涨5%,每月差了快两百块。”山东的退伍军人老周拿着优待金发放单,说出了不少伤残军人的心声。他们年轻时为保家卫国负伤,如今看着低保标准逐年提高,盼着伤残军人的优待标准也能至少涨10%——不是要和谁比,而是希望自己的
“不用跑部门,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我办好了低保,真是太贴心了!”近日,仙游县一位困难群众的感慨,道出了当地社会救助工作的暖心转变。今年以来,仙游县民政局聚焦重点人群、重点资金、重点个案“三个重点”,以品牌化、精准化、立体化服务破解救助难题,推动社会救助从“被动应
前几天回老家,堂弟跟我诉苦:“1999年出生的,打小就没分到过地,2027年土地延包后,是不是这辈子都跟土地没关系了?”不光他,村里不少年轻人和因征地失去土地的老人,都在为这事犯愁,总觉得没地就没了根。其实我特意查了2025年刚施行的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》和农
深圳一家开了21年的老牌工厂突然宣布全厂放长假,从10月29日放到11月9日,足足12天!重点是放假期间还给发低保工资——这波操作让网友吵翻了天:有人夸老板良心,有人吐槽经济寒冬,还有人调侃"这是提前体验退休生活"!
基层巡察圈里常说“人少村多,巡深难;村村要报告,写透更难” 。就像5个人要扛下16个村的巡察任务,既要完成“一村一报告”的全覆盖硬指标,又要拿出能精准揪问题、推动真整改的综合报告,稍不注意就会陷入“村村都走到,问题没抓牢”“报告写满页,干货没几句”的困境 。
40度高温,我在垃圾堆里刨塑料瓶中暑昏倒,他们在给堂哥买最新款苹果;
办低保,首先你要提交你的住院和出院病历及疾病证明。由村里审核,再往上提交。之后就是三个月的审核时间,期间会有领导来家里了解真实情况解。如果符合吃低保,就基本上没问题了。
2025年基层治理专项督查的深入推进,让村干部履职的“红线边界”愈发清晰。从通报案例来看,违规代价早已突破“警告处分”,不少人因触碰红线被撤职、追赃,甚至面临牢狱之灾。本文打破传统“问题罗列”模式,按“风险认知→案例警示→合规操作”的逻辑重新梳理,用通俗表达拆
最近,县城里的张大爷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。他今年62岁,儿子因病失去劳动能力,孙子还在读初中,一家三口全靠低保金维持生活。前段时间听说低保政策要调整,张大爷担心得几个晚上没睡好觉。“要是低保取消了,我们这一家子可怎么活啊?”当他到民政局咨询后,工作人员的一番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(10日)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民政部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兜底民生保障全面得到加强,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。
最近农村里挺热闹,“低保户清查”工作已经启动,村里大喇叭天天循环广播政策,村干部带着表格挨家挨户核对信息,就为了把低保名额留给真有困难的人。这次清查规矩很明确:只要低保户碰了这5种“红线行为”,资格直接取消,一点含糊都没有。
前阵子在社区做志愿时,认识了28岁的小宇——他是智力四级残疾,说话慢、反应比常人稍缓,但叠衣服、擦桌子、整理货架这些活儿,教几遍就能做得整整齐齐。去年他跟着社区介绍去一家超市面试理货员,负责人跟他聊了几句,又看了看残疾证,笑着说“我们这儿活儿忙,怕你跟不上”,
近期,“持有残疾证能领28项补贴”的说法在社交平台持续传播,不少残疾人及家属被这类信息误导,四处咨询政策细节却始终找不到官方依据。事实上,经民政部与中国残联核实,这类传言并无政策支撑,本质是将不同地区的试点政策、已废止的旧条款与服务类项目碎片化拼接后形成的夸大
刚进十月,村头大喇叭就循环播报新农合缴费的消息,微信群里"每人400元"的通知更是刷了屏。不少农户拿着缴费单犯愁:家里老人都60多了,能不能不交?传言说有5类人能免缴,是真的吗?今天咱不绕弯子,把政策里的门道和实在情况掰碎了讲,看完保准你心里亮堂。